《柳枝·江南岸》是一首女子送别词,写一个女子送丈夫上京求取功名时的心情。唐人有折柳送别的习惯,所以柳枝与离别总是联系在一起,甚至代表离别。这首词中的柳枝,就是代表离别的,同时又是作为和声加入词中的。和声字可以没有意义,只起和声作用;也可以有意义。这首词中的“柳枝”是声义兼有的。
江南岸,是女子送别的地方。江北岸,是丈夫要去的地方。丈夫要渡江北去,江边多杨柳,所以杨柳又与送别的地方景色有密切关系。女子在送别时见到江边杨柳依依,眼前的景色更勾起了她的离愁别恨。前两句是女子在说:我来到江南岸边送你啊,我们要分别了;你要渡江北去了啊,我们要离别了!江南江北,一水盈盈,隔断鸳鸯,南北分飞。眼前的江水就是天上的银河。女子内心感到十分痛苦,转而埋怨柳枝,老是千百次地折柳送行,无休无止,什么时候才能不折柳枝呢?清代大诗人王士祯有两句诗写出了同样的心情:“灞桥两岸千条柳,送尽东西渡水人。”(《灞桥寄内》)。虽有东西、南北之不同,而怨别心情则是一致的。上片歇拍,这女子干脆直抒胸臆:“恨分离!”恨尽管恨,分离还是要分离。女子的感情逐渐趋向高潮。
下片写女子向丈夫敬酒泣别。留是留不住了。“悲欢离合一杯酒”。女子难过地对丈夫说:“请您喝下这怀酒吧,我们要分离了。我眼泪双垂,难分难舍。”这位女子的感情发展,出于一般人的意料之外,她不是在临别时说几句吉利话,祝丈夫到京城一帆风顺,春风得意,反而希望丈夫到京城百事不利,事与愿违。这似乎不合情理,其实不然,她深知如果丈夫到京城吉星高照,官运亨通,那还不知道要停留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为了使丈夫能早日回家,夫妻团聚,亲亲热热过日子,她宁愿丈夫到京百事无成,失意而归。当功名富贵与爱情发生矛盾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她是多么地珍惜爱情,轻视富贵,表现了她真纯高洁的可贵品质。与苏秦的妻子大不一样。在王昌龄的《闺怨》诗中早曾写过:“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位闺中少妇是重爱情而轻封侯的。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有一首诗:“一枝花对足风流,何事人间万户侯?生把黄金买离别,是侬薄幸是侬愁。”(《寄聪娘》)更是切中了女子的心理,写得深刻而又细致。
这首词中“柳枝”重复出现六次,这一方面是作为和声,适应音乐的需要;另一方面,柳枝也意味着离别,六次出现,犹如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起到了深化离别之情的作用,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强化了词的艺术感染力。
如愿频呼,痴情易遂,殷勤托付东风。但愿明年,欢乐一家同。
北堂萱草春长在,似海上蟠桃千载红。又山妻,病去孙儿孙女,关煞开通。
更愿儿曹得路,聊博一官捧檄,免叹飘蓬。快婿连翩,翔步到蟾宫。
山人窃据名山席,看公鼎侯碑加倍丰。正烽烟净扫,年丰民乐,四海拥拥。
我自古愚人,还作古愚诗。古贤不可作,古愚亦难而。
举世皆尚同,子独不知时。举世誇疾走,子行独迟迟。
信口所欲言,信意所欲之。衣不识寒燠,路不识险夷。
喧然众知人,指我为顽痴。子知邈难及,我愚恒若兹。
娇女烟飞,新歌云散,倚秋无力。点砌幽花,明霞衬天碧。
土化鸳鸯曾记取,烧金仙客萧寂。钗折凤鸾,访工人消息。
平康巷陌。佩解罗囊,红蕤枕相藉。奇葩恰许掩冉,芸窗北。
试问雁来霜后,几度小阶巡历。只紫荆一树,何处照他颜色。
轻霜中夜下,黄叶远辞枝。寒苦春难觉,边城秋易知。
风急旌旗断,涂长铠马疲。少解孙吴法,家本幽并儿。
非关买雁肉,徒劳皇甫规。
自鹿车共挽,欣叨进琼庠。文场声誉起,期予破天荒。
庚午年大比,秋闱举于乡。计偕将北上,厚赠充行装。
爱我如所生,期望大显扬。甲戌捷南宫,慰公与高堂。
啧啧听人言,称公眼力长。职授行人司,乞假归称觞。
方图报寸草,谁料厄黄杨。悠然乘化去,曷禁心悲伤。
辕驹苦局促,寒猬多羞缩。市儿眼如豆,群疑偏满腹。
欲吐还复茹,嗫嚅私相属。多君挺英姿,天马脱羁束。
雄辩惊四筵,高谈折五鹿。闻者舌尽挢,言出人人服。
岂惟言服人,石画如刳竹。一官聊摄间,舌敝颖亦秃。
愿垂竹帛名,志不在食肉。会当携巨觞,对君洗尘俗。
同登光岳楼,齐鲁归洞嘱。岱峰云荡胸,东海日初浴。
俯仰天地观,好纵千秋目。
石门陌巷柳青青,旧日铙声此夜听。枕上有魂招不得,秋风肠断语儿亭。
肇汝方既诞,发祥良在兹。慧敏标弱龄,圭璋渺前期。
服志远鄙俗,规行多惠仪。性成亶纯孝,疗母宁捐躯。
母患乃始平,子先朝露摧。慈爱二纪中,瞥若冲飙驰。
虚位委空馆,胤类无孑遗。天道苟不虚,在数安可推。
沉忧达晨暮,仿佛盈人思。翰墨芳余迹,形音恍当时。
起居常若随,顾影独无依。周遑损眠食,惊惕长分乖。
魂来或形梦,路绝徒哀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