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五老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五老峰坐落于庐山的东南,耸立如青天削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色莲花。
登上峰顶可以揽取九江的秀丽景色,我将在这里巢居于云松。
注释
登庐山五老峰:诗题“登”一作“望”。五老峰:庐山东南部相连的五座山峰,形状如五位老人并肩而立,山势险峻,是庐山胜景之一。李白曾在此地筑舍读书。
芙蓉:莲花。《李太白诗醇》王云:“芙蓉,莲花也。山峰秀丽可以比之。其色黄,故曰金芙蓉也。”
九江:长江自江西九江而分九派,故称。九江在庐山北面。揽结:采集、收取。
巢云松:隐居。《方舆胜览》卷十七引《图经》:“李白性喜名山,飘然有物外志。以庐阜水石佳处,遂往游焉。卜筑五老峰下。

赏析

  李白的七绝《望庐山瀑布水》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登庐山五老峰》也是一首吟咏庐山美景的佳作,描写庐山的另一个风景点——五老峰。

  首句就是“庐山东南五老峰”,开门见山,紧扣诗题,交待了五老峰的地理位置,点明是在庐山的东南面。然而,第二句就出奇了。人们都说五老峰形似五老人,而在李白的眼里,阳光照射下的五老峰,金碧辉煌,就如同盛开着的金色芙蓉花一般。而这种山势形状,原本是天工造化,自然形成的,但李白却偏偏说它是由青山削成的。这一“削”字下得极妙,它不仅相当生动地刻画出了五老峰的险峻陡直,同时也表明诗人是由下往上仰视五老峰的。

  庐山南邻九江,如登上庐山小天池等景点向南远眺,就可望见九江、长江一带的秀丽景色。而五老峰本身就在庐山的东南面,靠得更近,也就更容易看清楚。原本是九江风光全在山下,尽收眼底之意,却被诗人说成“可揽结”,似乎可以随手采取到一样。所以这“揽结”二字又显得出奇了。倘若五老峰离九江不近,被其它山峰所挡,如果它不陡直,而是平坡斜面,也就无所谓“揽结”了。因此,首句所交待的“东南”方向和地理位置,次句以“削”摹写五老峰的陡直山势,是为伏笔一样,与此句的“揽结”完全照应了起来。

  五老峰地处庐山的东南面,风光优美,山势又如此险峻,九江的秀丽风光又可尽收眼底,山上又有着白云青松,这一切都触动了诗人的出世思想,使他不忍离去,故而说:“吾将此地巢云松。”后来,李白果然在五老峰的青松白云之中隐居了一段时间。这首诗既反映了诗人对五老峰风光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而这出世的思想则全是由末句告诉读者的,前面的三句全成了一种铺写。如果说次句是诗人由下往上仰视,那么第三句则是由上往下俯视,这一上一下,一仰一俯,正是写法上的变换,从而将五老峰的山色特点也都写活了。其中“削”、“揽结”等字词的运用,不乏想象和夸张的趣味,体现了李白诗歌一贯所具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未详,一说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刚出蜀时,一说作于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李白和其妻宗氏一起来庐山隐居时期。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春候半寒温,维舟淮上村。
长林补山豁,青草际潮痕。
久厌浮家役,重招去国魂。
禅房欲舒写,烟雨促黄昏。
琼尊犹有菊,可以献留侯。愿比三花秀,非同百卉秋。
金英分蕊细,玉露结房稠。黄雀知恩在,衔飞亦上楼。
春物在无几,景随人意閒。
筍生迷坞缺,花尽失林殷。
坠絮来何所,轻云久未还。
持杯问流照,肯信有朱颜。
山鸡照渌水,自爱一何愚。
文采为世用,适足累形躯。
食蘖不易食梅难,蘖能苦兮梅能酸。
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
晨鸡再鸣生月没,征马连嘶行人出。
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蘖苦甘如蜜。
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
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

年少真英发。是当年、茶陵相器,邺侯仙骨。喷沫骄嘶矜宠甚,所向全无空阔。

喜历块、过都一抹。商隐曾誇衮师好,学参军、祇解翻苍鹘。

谁似尔,最轩豁。

讵关家世高门阀。羡便便、艺林经笥,嶒嵘突兀。昨夜月娥临桂殿,笑倚冰轮蟾窟。

正付与、天香时节。来岁杏园花倍好,捲东风、十里珠帘揭。

争看汝,绣袍缬。

五茸媒雉即鸳鸯,桦烛金炉一水香。自有青天如碧海,更教银汉作红墙。

当风弱柳临妆镜,罨水新荷照画堂。从此双栖惟海燕,再无消息报王昌。

刚是子规催去。又被鹧鸪留住。行不得哥哥,烟雨江南何处。

难据。难据。央个醉乡为主。

颜里常春鬓已秋,抱琴时与破牢愁。自言旧曲都忘却,弹未终时且罢休。

倦怀无据,凭危栏极目,寒江斜注。吴楚风烟遥入望,独识登临真趣。

晚日帆樯,秋风钟梵,倚遍楼东柱。兴来携手,与君更上高处。

隐约一水中分,金鳌戴甲,力与蛟龙拒。拟访临皋清夜鹤,谁解坡仙神遇。

断壁悬秋,惊涛溯月,总是无声句。胜游如扫,大江依旧东去。

山前山后更藏山,石路云深户不关。却恐云随风雨去,独留曲径待僧还。

发今如此不重青,醉后长歌折槛行。
老去一寒甘忍死,古来几士得全名。
稻畦蔬圃间中乐,药禁薇阶膜外荣。
所见略同君与我,不妨官小得人轻。
静女乐于静,动合古人则。妙年工诗书,弱岁勤组织。
端居愁若痴,谁复理容色。十五坐幽闺,四邻不相识。
夭夭邻家子,百花装首饰。日月淇上游,笑人不逾阈。
河水自浊济自清,仙台蛾眉秦镜明。为照齐王门下丑,
何如汉帝掌中轻。

蔚蔚空明山,古号仙人居。神秀发虹气,瑞孕真璠玙。

洁白外难染,坚刚中不枯。勿逐鼠璞价,韫椟姑藏诸。

无数桃花烧晓风,生情妆点映帘栊。儿童莫把青春掷,一岁桃花不再红。

陈未亡时柏已苍,风来历历说兴亡。
世臣元不如乔木,阅尽中原几战场。
项似蜻蜓样,毛丁又起班。
更兼形色正,打遍世无双。
风雨鸡鸣江上村,只今遗叟几人存。
煎茶陆羽忘尘世,学稼攀迟老圣门。
百尺苍松心不朽,千年古井水无浑。
丹崖翠壁何从见,一笑相逢醉竹根。

迩来风致日萧疏,还忆禾城判襼初。料理吴绵秋作客,消磨官烛夜仇书。

有时晒箧留花腊,何处看山假笋舆。欲拟荡云好胸次,恐余牢落总难如。

梅花才落见桃花,欲问桃源路转赊。
直上翠微开眼界,饱餐赤饭养心芽。
句留客屐诗中画,烂漫天真阁外霞。
面壁老僧曾悟否,山猿已报夕阳斜。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