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陆游的一首乡村腊月诗。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乡村腊月图,处处彰显了春意萌动与阵阵暖意。诗人的悠然之心,自得之乐,闲适之境,富足之态,跃然纸上,令人心向往之。
“今冬少霜雪,腊月厌重裘。”首联是说:今年冬天,很少出现霜雪天气;腊月时节,不喜欢穿厚厚的毛皮衣。这是写“腊月之天气”。通过“少霜雪”“厌重裘”,可以感受到诗人眼前这个冬天是暖冬。暖的既无霜也无雪,既不需要穿皮衣,也不要穿棉袄。这个冬天,确实有点暖和呢。然而,这么个暖冬,带给诗人的心情是如何的呢?
“渐动园林兴,顿宽薪炭忧。”颔联是说,春意渐渐萌动,园林里到处兴意盎然;心中顿觉宽慰,不需担心百姓薪炭之忧。这是写“腊月之所思”。既然是暖冬,诗人一边想着春意早就在园林开始萌动了吧。另一边也是最重要的,能够彰显陆游诗歌特别之处的,就是忧国忧民。诗人首先想到的是,百姓不要为了薪炭发愁,这才是真正值得可喜可贺的一件大事。诗人之所思,其境界之高,格局之大,眼界之宽,远超一般诗人矣!
“山陂泉脉活,村市柳枝柔。”颈联是说,山坡深处,泉水脉脉,潺潺流动;村市近处,柳树枝条,婀娜多姿。这是写“腊月之所见”。此联写得极其优美,对仗也极其巧妙。特别是一个“活”字,一个“柔”字,放在句末,使得整句诗一下子就写活了。诗人眼中所见的是泉水叮咚,是柳枝发芽,是处处充满春意的一个暖冬,这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
“春饼吾何患,嘉蔬日可求。”尾联是说,家中的春饼,我不需要担忧;新鲜的蔬菜,每天都可以吃到。这是写“腊月之富足”。今年不仅仅是一个暖冬,还是一个丰收年。诗人通过写自己衣食无忧,折射出周围村民的生活状态。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富足的腊月,老百姓可以开开心心过一个祥和的春节了。 纵览全诗,虽处腊月,但春的喜悦,无处不在,山河园林,泉水柳枝,远景近景,处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氛,是腊月诗中的名篇佳作。
浩浩长江水,东逝无停波。及此一回薄,湖平烟浪多。
孤屿屹中川,层台起周阿。晨望爱明灭,夕游惊荡磨。
极目青冥茫,回瞻碧嵯峨。不复车马迹,唯闻榜人歌。
我愿辞世纷,兹焉老渔蓑。会有沧浪子,鸣舷夜相过。
笑为先生一问天,身前身后两般看。亭前树子关何事,也得天公赐姓韩。
依旧青山绕建康。南朝佳丽地、草茫茫。景阳脂井冷银床。
秦淮月,犹照故宫墙。
吊古石头冈。大江流日夜、几兴亡。鸡笼鼠雀满祠堂。
君莫问,策蹇下斜阳。
间居屏人事,与世安所乖。图书盈我前,卓荦平生怀。
寥寥天宇澄,高秋气弥佳。何以寄真想,远在山水厓。
枯桐聊可挥,澹泊古与偕。谅非悦耳声,因之素心谐。
颇怪春来胜赏稀,花时无绪掩重扉。知君半醉诗成后,泪落床头旧舞衣。
馀春尚芳菲,中园飞桃李。是时乃季月,兹日叶上巳。
既有游伊洛,可以祓溱洧。得性足为娱,高堂聊复拟。
高堂亦有趣,图缋此芳轨。栖遁称式骖,善政日驯雉。
兰桂观往辙,簪裾蹑前趾。啼禽静或喧,花落低还起。
水雾遥混杂,山云远相似。坐客听一言,随吾祛俗鄙。
天香国艳岂堪描,生色谁将上尺绡。留得当时宫墨在,杜鹃啼处雨萧萧。
竹舆才下最高峰,乱峡回环又几重。人带晓烟穿古道,天留残雪在孤松。
林间霜叶飞红蝶,石罅银涛吼白龙。回首山中读书处,寒云锁断碧芙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