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都二首·其二

历历兴亡败局棋,登临疑梦复疑非。

断霞落日天无尽,老树遗台秋更悲。

沧海忽惊龙穴露,广寒犹想凤笙归。

从教尽刬琼华了,留在西山尽泪垂。


寿宁宫有琼华岛,绝顶广寒殿,近为黄冠者所撤。(作者自注)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兴亡的世事历历分明,本已像摆开的败局残棋,登临时却仍然疑是梦境,又怀疑这一切似是实非。

眼前,残霞凌乱,落日苍凉,只有那长天无尽,乔木已老,遗台犹在,逢秋日更觉伤悲。

沧茫的大海上,忽然惊骇于龙穴的暴露,冷凄的广寒殿,仍然想望着凤笙的回归。

索性让人们,整个地削平琼华孤岛,光留着西山,已尽够让我伤心泪垂。

寿宁宫有琼华岛,有旨赐琼华岛为道观地。

注释

历历:清晰分明。

登临:登山临水。泛指游览风景名胜。

“断霞”句:日出日落,天天如此,没有尽头。

遗台:旧时留下的土台。这里是指燕京故城的黄金台。

龙穴露:神龙的居住地方也暴露出来了。比喻国家已经覆灭。

广寒:即广寒宫,传说中的月中宫殿,这里也是指琼华岛上的广寒殿。凤笙:就是笙,一种乐器,长四寸,有十二簧,形状像凤,因此称为凤笙。这里是用来指代皇帝的车驾仪仗。

从教(jiào):任随,索性。刬(chǎn):同“铲”,削平。琼华:琼华岛,上有广寒殿七间,位于今北京北海公园内。了:全部,完结。

西山:在北京西郊,为著名游览胜地。

“寿宁宫”句:该句是诗人自注。寿宁宫,《金史·地理志》:“京城北离宫有太宁宫,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建,后更为寿宁,又更为寿安,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更为万宁宫。琼林苑有横翠殿。德宁宫西园有瑶光台,又有琼华岛,又有瑶光楼。”黄冠,道士之冠,这里指道士丘处机。陈时可《长春真人(丘处机)本行碑》: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1188),师以道德升闻,征赴京师,官建庵于万宁宫之西,以便咨访。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春,住燕京天长观,行省请也。自尔,使者赴行宫,皇帝(成吉思汗)必问神仙安否,还即有宣谕语,尝曰:“联所有地,其欲居者居之。”继而行省又施琼华岛为观。兵革而来,天长已残废,岛尤甚。师聋之,工物不假化缘,皆远迩自献者,三年一新。诗实指琼华岛被蒙军毁坏,不是丘处机建庵所撤,而再次重逢。此时,金已灭亡十年之久,不能明示。

赏析

  首联,叙写诗人登临心境。“历历兴亡败局棋”,以“历历”状“兴亡”,足见其清晰分明;以“败局棋”喻“兴亡”写出了金国的灭亡,已成定局。起句,写出了兴亡的世事,历历分明,就像摆开的败局残棋,金国的灭亡,已不容置疑,但次句,诗人却说“登临疑梦复疑非”,登临时却仍怀疑这是梦境,又怀疑这一切似是实非。以“梦”“非”来写兴亡,写出了诗人对国丧都破现实的否定心态。他宁愿其是“梦”,宁愿其是“非”。但现实毕竟是现实,两个“疑”字的复沓,把诗人情感与理智的冲突,表现到了极致,把诗人对故国的怀念、忠贞也表现到了极致。这种写法,比照直说,更觉情深一往,爱意弥坚。

  颔联,承首联写“登临”所见。诗人登高远眺,只见:残霞凌乱,落日凄凉,老树苍苍,遗台孤立。这些景物,萧杀凄凉,无不染上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色彩。“天无尽”,可以说是诗人胸中怀念故国的无穷无尽的思绪的外化;而“秋更悲”则道出了诗人满腔悲苦,逢秋更增的情愫。该联,景中寓情,情景相谐,诗人的亡国之痛,身世之悲尽现。

  颈联,由现实转入神话,写“登临”所思。“沧海忽惊龙穴露”,沧茫的大海忽然干涸,连神龙之穴也暴露了出来。“沧海”“龙穴露”,正是金王朝覆灭的象征。“忽惊”二字,写出了金王朝亡国之速,之出人意料。表现了诗人的沧桑亡国之悲。诗人明知,沧海干涸,龙穴暴露,都城荒弃,国君早死,但是,仍期望着,在广寒宫中,吹着凤笙的神仙们簇拥着天子归来。“犹想”二字,极具情韵。从蒙古太宗乃马真后二年(1243)金哀宗自杀,金王朝灭亡,至诗人写此诗时已近十年,诗人“犹想”“凤笙归”,一个亡国遗臣对国君的怀念之至情,期盼复国之执著,表现得深沉、婉转。该联,诗人情动于衷,感情激荡,以无所羁縻,卷舒风云的浮想联翩,借助“沧海”“龙穴”“广寒”“凤笙”等神奇鲜明的艺术形象,深邃含蕴地表现了诗人悲故国,怀亡君的深情,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尾联是诗人由“登临”所引发的悲痛情感的总爆发。该联诗人借对山川景物的决绝,表达了无以复加的悲痛。其实,宫有何碍,山又何咎,但在泪眼迷离,愁情塞胸的亡国遗臣看来,曾经是金王朝宫室的琼华,只能徒增悲伤;风景秀丽的西山也只会惹人垂泪,唤起人此身何寄之感。于是诗人恨不“从教尽刬”“了”。“从教”与“尽刬”两虚词呼应甚妙,从看似反常的心态中折射出了诗人悲痛的深重。

  该诗写景极妙。断霞、落日、老树、遗台,在诗人精组合下构成了一幅秋日暮景,国破家亡的悲痛,尽在其中。寓情于景,比径直抒情,其情更深。琼华富丽,西山秀美,美景当前,正好赏玩。但诗人却“尽泪垂”,愿“从教尽刬”“了”。情景相异,更见出诗人因国破家亡,伤心之深。该诗情感激烈,苍凉悲慨,亡国遗民老泪纵横的形象,历历如见。

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乃马真后二年(1243)秋,元好问应元中书令耶律楚材的儿子耶律铸的招请,北游燕京。故都依旧,而国事已非,诗人追昔感今,心情十分沉重。冬天,他离开燕京,回到忻州后,写下了这一组七言律诗。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二首。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猜你喜欢
梁州、转关绿腰、醉吟商湖渭州、历弦薄媚也。予每念之。辛亥之夏,予谒杨廷秀丈於金陵邸中,遇琵琶工,解作醉吟商湖渭州,因求得品弦法,译成此谱,实双声耳
又正是春归,细柳暗黄千缕。暮鸦啼处。梦逐金鞍去。一点芳心休诉。琵琶解语。
年来常闭户,一动自知非。
坐雨诗消闷,思家梦当归。
山林容自拙,道路目孤飞。
便整回头步,西园笋薤肥。
六科顿网索豪雄,岩穴贤群为一空。
夫子独沈穷巷底,故人多列要涂中。
志行应在功名早,欲大难为富贵充。
年未平津学晁董,伫观画绣耀江东。

清晨急雨度林扉,馀滴烟梢尚湿衣。雨水霞明桃乱吐,沿溪风暖药初肥。

物情到底能容懒,世事从前顿觉非。自拟春光还自领,好谁歌咏月中归。

三绝几同谢琯樵,毫巅馀力尚超超。画家亦有桑钦笔,注了南条注北条。

何处笳声咽陇头,蓬婆城下不胜秋。霜飞白草惊胡走,月照黄河入汉流。

上策尽休搜套卒,中原新拜富民侯。羌西夜夜梅花落,烽火关山满戍楼。

云满青山水满溪,百花如锦草萋萋。少陵诗思知多少,到处娇莺恰恰啼。

骤夕我愁雨,沉阴天忽开。小篱成独坐,冷客或能来。

爱菊频探蕊,倾家一举杯。饥乌谁饭尔?落叶走枯苔。

金瓯潋滟倾欢伯,双手擎来两眸白。
延颈长舒似玉虹,咽吞犹恨江湖窄。
昔年侍宴玉皇前,敌饮都无两三客。
蟠桃烂熟堆珊瑚,琼液浓斟浮虎珀。
流霞畅饮数百杯,肌肤润泽腮微赤。
天地闻知酒量洪,劝令受赐三千石。
飞仙劝我不记数,酩酊神清爽筋骨。
东君命我赋新诗,笑指三山咏标格。
信笔挥成五百言,不觉尊前堕巾帻。
宴罢昏迷不记归,乘惊误入云光宅。
仙童扶下紫云来,不辨东西与南北。
一饮千钟百首诗,草书乱散纵横划。

郭西台榭薄烟霄,曾溯朱明海上潮。一自缑山玄鹤去,几年珠浦白云遥。

春风把酒临青嶂,斜日怀仙倚画桥。不用逢人说铅汞,碧桃花下听吹箫。

斫案兴言断众疑,鼎分从此定雄雌。
若无子敬心相似,争得乌林破魏师。
饮散兰堂月未中。骅骝娇簇绛纱笼。玳簪促坐客从容。
已醉人间千日酒,赐来天上密云龙。蓬仙清兴欲乘风。

我国西环水,华人谓大瀛。鲁连夸一死,秦帝羡长生。

三山非别界,千古冒虚名。痴梦真堪笑,题诗代史评。

域外多玄感,声同自别论。满怀心未竞,临语吐还吞。

骏足空燕市,鸿编走谷浑。要知悬朗鉴,相骨是奇恩。

经时谢朝谒,因病得闲居。日暗牛羊下,风吹薜荔疏。

乡心候秋水,晚计卜田庐。近讶交能绝,嵇康已著书。

回首高城生积阴,大通桥畔独幽寻。黄花醉后人何处,白雁声中霜满林。

倚枕梦回津月晓,扣舷秋入蓟门深。樽前自奏歍钦曲,并世谁知牙旷心。

一瓢乞食处,双眼独看云。长读方山论,时翻般若文。

阐幽知有待,析义恨无君。预拟还山日,煨寒到夜分。

奠采贻诰,器币有章。紊维既弛,绝典还光。庭陈宿设,阶列周张。

礼充羁偶,物盛员方。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不宰元功,无为上圣。洪源长发,诞受天命。
金奏迎真,璇宫展盛。备礼周乐,垂光储庆。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