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碧蓝天上丝罗般的彩霞染成一抹艳红。槐树枝头,宿鸟呼朋唤侣,暮霭冷烟渐渐浓。我斜倚画栏发愁在小楼东。月色凄清朦胧,透过游曳的碧云,晚风传来一阵阵哀怨的笛声。
往事都楼成空。屈原忧国的忠魂无法飞到楚王官。我试将绿丝帕染满血泪,暗暗装封。可是江南如此辽阔,上哪儿寻觅一只鸿雁,为我捎信飞入九重宫。
注释
碧幕:碧绿的天幕,指碧空。古人谓天为幕,谓地为席,故曰碧幕。
霞绡(xiāo):古人或以霞喻红绡,或以红绡拟霞。绡,丝帛。唐·温庭筠《锦城曲》:“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
宿鸟:归巢栖息的鸟。
画阑(lán):有彩绘的栏杆。
楚王宫:借指宋王朝的宫廷。
翠绡:指用彩绡作信笺。
征鸿:远飞的大雁。

赏析

  词的上阕写景,词人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气氛,借以烘托自己内心的悲哀和冷寂。“碧幕霞绡一缕红。”日近西山,夜幕即将降临,轻绡一样的彩云穿透蓝色的天空,投下一缕红色的霞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美丽的景色不禁让人心生哀愁留恋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残霞渐渐消散,暮色苍茫,夜里投宿在槐树枝头上的鸟儿啼叫着。暮色中本就冷烟浓密,鸟儿的啼叫声更增添几分凄凉。“冷”字不仅指秋天薄暮时天气微冷,还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冷寂和愁绪

  作者怀着满腹愁绪倚在画阑之东,看月亮缓缓升起。黄昏的月光凄迷朦陇,远处的笛声穿透碧云风传来。一个“愁”字写出词人的满腹惆怅。黄昏时分,月儿初升,薄暮还未消散,月光透过云层照向大地,凄冷、模糊。“黄昏月,一笛碧云风”描绘出一幅凄凉、寂静的图画。南朝诗人江淹有“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的诗句,所以“碧云风”应暗含有“佳人”之意,只是这里的“佳人”是词人政治上的知己。

  下阕开始抒情,词人心中的忠愤之气仿佛呼之欲出。当年作者多次向宋孝宗上书均无果。虽然一片忠心如石沉大海,但是陈亮的救国雄心却并没有随之湮灭,他依然怀着一腔赤诚,希望为复国大计做一番事业。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此处作者以屈原自比。当年楚怀王听不进忠臣屈原的进言,放逐屈原,如今的宋孝宗一如当时的楚怀王,无视贤良,重用奸佞之臣。尽管如此,词人还是想去见他,想向他款款陈情,再进忠言。可是梦魂怎么能穿越千里,到达他的身边。

  “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据《丽情集》记载,唐代御史裴质曾与成都官伎灼灼感情甚笃。后来,裴质被召回朝中之后,灼灼用软绡收集了自己的眼泪寄给他。此处词人自喻为灼灼,想用翠绿色的软绡收集自己的眼泪,寄给皇帝,以让他知晓自己的一片赤诚忠心,却不知道应该差谁去寄。

  江南大地虽然非常辽阔,但是作者却无法找到一只可以寄书的鸿雁。鸿雁传书是一个典故,据《汉书·苏武传》记载,汉朝使臣为了诈骗匈奴单于,告诉他汉廷知道苏武还活着,因为他曾让大雁带回过书信。此处词人说找不到可以寄书的鸿雁,实际上是慨叹无人能将他的一腔忠心和北伐之志告诉皇帝。

  朝廷苟安江左,满怀爱国之志的陈亮却元用武之地。在他写给吕祖谦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念及此,或推案大呼,或悲泪填臆,或发上冲冠,或拊掌大笑。”其内心的抑郁不平,溢于言表。这首词多处用典,作者借助典故说出了自己内心深处不能直说的情感。

  全词以美人相思自喻,表达作者对孝宗的一片忠忱。他格外希望孝宗能成为恢复中原、统一神州的中兴之主,可是“往事楼成空”,朝廷苟安自保,忠言不被采纳,作者和泪陈词,但君门九重,朝臣梗阻,因而无法传到深宫。永康距临安非遥,词中屡言梦魂不到,江南水阔,征鸿难觅,在于表明作为一介布衣的爱国志士,与朝廷之间隔着多少无形的障碍,要实现报国之志,还有很遥远的路要走。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外患频仍,皇帝昏庸,“文死谏,武死战”,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也铸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精神,难能可贵的是:陈亮既不是文臣,又不是武将,不过一介布衣,一个小小老百姓,多次向皇帝上书,不被采纳,依然初衷不改,在词章里表达那种输肝沥胆的血泪忠诚和忧患意识,就连南宋朝廷的衮衮诸公也无几个人能做到,无怪作为词坛领袖兼封疆大吏的辛弃疾也对他钦佩不楼。

创作背景

  中原河洛之地被金军占领多年,南宋王朝却苟且偷安。陈亮上书《中兴五书》,之后又多次上书,向孝宗陈述复国策略。朝臣为了一己私利纷纷攻击他,称他为“狂怪”。在长期不得重用后,词人的一腔报国之热情依然像汹涌的波涛,使其内心无法平静。这首词抒发的就是他无处安放的爱国心。
陈亮
  陈亮(1143—1194)原名汝能,后改名陈亮,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孝宗淳熙五年,诣阙上书论国事。后曾两次被诬入狱。绍熙四年光宗策进士第一,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谥号文毅。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宋史有传。
  猜你喜欢

耆年时一二,新第阙西南。好客心终在,忘怀日纵谈。

规模人共记,风味我犹谙。谁是羊昙首,回车意不堪。

禅子观因缘,寸晷无复余。
讲人治经论,艾夜犹未除。
冷风奏哀松,寒月挂碧虚。
此意了不谕,悲哉同翳如。

莫怪虹无影,如今小雪时。阴阳依上下,寒暑喜分离。

满月光天汉,长风响树枝。横琴对渌醑,犹自敛愁眉。

一炷清香一卷经,世间无事是山僧。何须更卓飞空锡,长使时人恨不能。

霜风著意撼凋林,拥褐寒窗苦语深。剩有险巇供晚悟,忍游寥阔洗初心。

祀舆高趣曾无与,禽向遗踪不可寻。羁绪鳏鳏同此夜,荒栖难稳等惊禽。

微雨牵行色,离觞且对君。预愁见何日,不惜手轻分。

远海高于岸,空烟聚作云。来朝倚仙阁,吟望背斜曛。

天宝诗人去却回,果曾北阙上书来。若为耆旧无新语,明主何尝弃不才。

清茶啜罢味留腮,胜酌金茎露一杯。茅屋秋高重待覆,柴门日晏始教开。

青山与世无新故,白鸟亲人自往来。不忍见渠歌舞地,樵夫牧竖日登台。

一径冲云入,荒祠夕照斜。空庭窜饥鼠,古树噪神鸦。

暮霭藏深竹,回风聚落花。苍茫人独立,四面晚峰遮。

逶迤桃李径,骀荡自阳春。祭酒门如水,江干雨似尘。

苔生陶甓润,花发董帷新。何事登封日,犹閒礼乐臣。

既不辱国,幸免辱身。
世食宋禄,羞为北臣。
妾辈之死,守於一贞。
忠臣孝子,期以自新。

豪狂走马入京洛,怀中名纸空台阁。四海人谁知骏良,冀群长啸天风落。

潦倒浮生四十年,乘槎远破珠江烟。冯驩老矣不营窟,覆耳白发徒皤然。

中山君,管城子,平生托此为终始。五岭屹屹珊格高,大海一滴蟾蜍水。

万言陈策阻侯门,怒冠上溯星光紫。我今有美酒,新漉蒲桃浆。

高挹北斗向空碧,与君斟酌凌苍茫。蓬壶咫尺不可去,手把芙蓉自延伫。

浩气含真玉片辉,著书精义入玄微。洛阳紫陌几曾醉,
少室白云时一归。松雪月高唯鹤宿,烟岚秋霁到人稀。
知君济世有长策,莫问沧浪隐钓矶。
柳梢绿小眉如印。乍暖还寒犹未定。惜花长是为花愁,殢酒却嫌添酒病。
蝇头蜗角都休竞。万古豪华同一尽。东君晓夜促归期,三十六番花递信。

蓬莱海中云,太行天下脊。相去万馀里,脊望不脊即。

君骑学骝马,捧檄来夙昔。焉知冀北材,绊此江南役。

肃肃冰霜姿,翩翩水云迹。三载职巡逻,公馀目经籍。

我老厚交契,相过惟咫尺。平生诗酒怀,公田足香秫。

朱楼俯官道,向水光的皪。开帘见青山,徙倚生悦怿。

海氛忽凭陵,蒙冲肆攻击。弓开新月弯,剑倚秋空碧。

跋涉洪涛中,归语心戚戚。惟喜山谷间,穿窬自宁息。

花村犬生氂,民庶安种植。解龟及初秋,荐剡已腾陟。

大初助褒词,宪府终见辟。双溪风月清,往矣无愧色。

仪式著宏纲,临事须谨饬。

中官麦饭酹斜曛,萧寺残钟入暮云。颈饰丹青留钿轴,腕阑金翠涴苔纹。

花香吴寺还刘寺,草暗阎坟又贾坟。同是春山一抔土,胜他青冢葬明君。

长安春尽落花多,越客思归意若何。节序几从愁里换,家园频向梦中过。

西京形胜雄三辅,北雁音书隔九河。燕市酒垆堪买醉,莫将留滞起悲歌。

一战文场拔赵旗,便调金鼎佐无为。白麻骤降恩何极,
黄发初闻喜可知。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归迟。
立班始得遥相见,亲洽争如未贵时。

腹皤目睅状粗顽,浪得时名满世间。口腹中人常腊毒,肺肝如见善藏奸。

征文误入吴都赋,窜迹难穷丙穴湾。正恐逋逃渊薮在,海风吹去又吹还。

欲妆临镜慵,畏见朱颜老。无语下瑶阶,所思在远道。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