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七律描绘了酷暑雷雨过后的自然景象,抒发了诗人感受雨后新凉的舒畅喜悦的心情。
首联、颈联都描绘雨晴的景象,首联写天空。
“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中“天缺西南”写西南方的天已露出了蔚蓝,标示出“晴”,“江面清”三字是以江南的清平湛蓝来比喻天空西南方的晴明之色。“纤云不动”,写白云纹丝不动。“小滩横”三字承接“江面清”,比喻一抹云如横在江面的小滩。这两句前四字都用白描手法绘实景,后三字都用比喻对实景加以形容,两个比喻前后照应,使二句之景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形象生动逼真,色彩鲜明富于立体感。
颔联“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里,诗人的视线,由于鹊叫自然地由仰视转为平视,描写由形为主转声为主。“犹湿”,即写出雨后初晴,又表现了鹊的情态活泼可爱。下句,随“残雷”的低响,描写形声兼顾转以写声为主。“气未平”三字写雷声不甘于立即销声匿迹。这一联,鹊能“语”又有“衣”,雷能“残”又有“气”,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诗句富有生气。清脆的鹊语与低沉的残雷形成对比,和谐一致,交织成一首雨晴时大自然的交晌曲。
颈联用叙事抒发雨睛的喜悦。
“尽取微凉语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雨后微凉引起睡意,雨后新晴牵动诗情,但诗情胜过睡意。“尽取”、“急搜”、“微凉”、“稳睡”、“奇句”、“新晴”这六个带修饰语的词,使两个记事诗句具体可感。“语”字写自然给人的提语。“报”字写人对自然的回报,这正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
尾联两句仍叙事,事中有景,景中寓情。
“卧看星河尽意明”一句化用杜牧的“卧看牵牛织女星”,只是没有小杜诗句的寂寞感,而是兴致盎然。“尽意”二字,不仅描绘星河的明澈,更赋予星河以生命,让它充分绽放光彩,也采报答雨后的新睛。
通观全诗,诗人捕捉住雨后初晴自然景况变化的瞬间,以乍晴的天空、漂浮的白云、争喧的鹊鸣、低沉的雷声,构成了多层次多角度、气势恢弘的绚丽景观。诗中虽未着一个情字,但喜悦之情旱已透过写景叙事的字里行间喷涌而出,全诗清丽雄浑,奇趣横生。
殊俗甘朐䏰,比之刍牛腴。殷勤奉宾客,自谓敬有馀。
鸱嚇虽异贯,赤惑谁能祛。霾阴蔽玄象,清渭混污渠。
谁能继夏后,再分龙与鱼。
节是祗园会,欢同曲水池。妖童歌串乱,天女鬟华随。
是树皆停盖,无波不泛卮。鱼龙与角抵,乐事看君为。
君家楼阁鉴湖边,杨柳千条春色妍。疏牖朝开射的雪,空帘暮捲香垆烟。
閒拥牙签披万卷,小谢风流诗更善。可怜初日吐芙蓉,更有澄江飞白练。
我从罗浮万里来,逢君文采一徘徊。天上雪花那有蒂,云中玉镜不安台。
相留暂向祗园住,正是中丞殉节处。碧水含秋似汨罗,黄金布地同玄度。
樱桃开遍画栏杆,挥麈鸣琴兴未残。半山每答猿公啸,千仞将联凤鸟翰。
凤鸟高飞何所止,金陵宫阙五云起。一鸣素水降真人,再鸣留侯遇松子。
巫闾山上雪漫漫,何处峰头著幼安。木榻跪穿心久定,黄金锄去眼谁看?
沧江水涸蛟龙徙,大漠风高鸑鷟寒。我亦子陵台畔客,绿蓑青笠一渔竿。
草堂深静景偏幽,闲绕阶行便当游。
素柰花开西子面,棕榈叶散野人头。林塘阒寂偏宜夜,水槛风凉不待秋。
朝醉暮吟看不足,微躯此外更何求。
怪石嶙嶙山路仄,冲寒趋看罗浮花。东家西家树疏密,半枝数枝玉横斜。
铁桥古洞雪初霁,老僧开门邀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