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刘司户蕡

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
空闻迁贾谊,不待相孙弘。
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膺。
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行路的人们都在议论您的冤情,您的言论全是为着国家的中兴。
空听说昔年贾谊曾被召回任用,已等不到公孙弘那样拜相高升。
隔着辽阔的大江唯有频频回首,仰视高远的苍天只能痛苦抚膺。
想起去年我和您依依惜别之地,那时候纷飞的春雪正洒满黄陵。
注释
刘司户蕡(fén):刘蕡,唐代宝历二年(826年)进士,善作文,耿介嫉恶,祖籍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大和元年(827年)参加“贤良方正”科举考试时,秉笔直书,主张除掉宦官,考官赞善他的策论,但不敢授以官职。后令狐楚、牛僧孺等镇守地方时,征召为幕僚从事,授秘书郎。终因宦官诬害,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异乡
言:指刘蕡应贤良方正试所作的策文。中兴:中途振兴;转衰为盛。《诗经·大雅·烝民》序:“任贤使能,周室中兴焉。”
迁:在这里是迁升之意。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却遭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来汉文帝又把他召回京城,任文帝爱子梁怀王太傅,常向他询问政事。
孙弘:即公孙弘,汉武帝时初为博士,一度免归,后又举为贤良文学,受到重用,官至丞相,封平津侯。不待:用不着;不用。《尹文子·大道上》:“善人之与不善人,名分日离,不待审察而得也。”
回首:回头;回头看。汉司马相如《封禅文》:“昆虫闿怿,回首面内。”
抚膺(yīng):抚摩或捶拍胸口。表示惋惜哀叹、悲愤等。《列子·说符》:“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燕君使人受之,不捷,而言者死……有齐子亦欲学其道,闻言者之死,乃抚膺而恨。”
黄陵:地名。在湖南省湘阴县北,滨洞庭湖。传说舜二妃墓在其上,有黄陵亭、黄陵庙。

赏析

  此诗的前半写刘蕡冤谪而死。诗先不写自己的看法,而是从引述旁人的议论落笔。行路之人都在议论刘蕡遭贬柳州确是冤屈,都说他在贤良对策中的言论全是为着国家的中兴。言“中兴”而遭“冤谪”,可见蒙冤之深,难怪路人也在为之不平了。诗人借路人之口谈论冤谪,当然比直说更加有力。这不但表现了人们对刘蕡的同情和敬重,也从侧面反映了他们对宦官诬陷刘蕡的痛恨,对朝廷软弱昏庸的谴责。

  下面两句接着引贾谊与公孙弘两个历史人物,写诗人对刘蕡之死的痛惜。两句是说:空自听说昔年贾谊被召回朝廷,刘蕡却被远谪柳州,客死异乡,不可能像公孙弘那样再次被举,受到重用了。此联用典妥帖,何焯特别称第四句“最为精切”(《李义山诗集辑评》)。“空闻”、“不待”二语,顿挫有力,透出诗人深感怅惋痛惜之情。

  诗人视刘蕡为“师友”,而他竟死于冤屈,不能不使诗人伤心痛哭。五、六两句,即扣住题面,写诗人痛哭情状。刘蕡最后似死在浔阳(今江西九江)。诗人是在长安作此诗的。遥隔大江,只有频频回首南望,望空洒泪;天高难问,沉冤难诉,死不复生,惟有捶胸痛哭。长恸之后,痛定思痛,诗人回想起一年前与刘蕡在黄陵(山名,在今湖南湘阴)相别的最后一面。那时,正当刘蕡冤谪柳州,天空阴暗,春雪凄寒。结尾两句不但烘托着二人相别时的悲凄心情,且与诗人写此诗时悲痛欲绝的心境亦融为一体,留下不尽的哀思。纪昀说:“逆挽作收,结法甚好。”(《李义山诗集辑评》)

  这首诗,整篇都浸透着诗人的泪水,贯穿着一个“哭”字:始则是呜咽悲泣,随后是放声痛哭,继而是仰天悲号,最后则又变为抽噎饮泣。读完全诗,仿佛诗人的哭声还萦绕在耳际。写法上,诗人把叙述、议论、抒情三者结合在一起。前面四句全是叙述、议论,但叙述中含着很强的抒情色彩。后面四句抒情,而结联于抒情中又含着叙述成分。如果全是叙述和议论,容易干枯乏味;如纯用抒情,又与引诗所写的具体内容不太相合,难于写出刘蕡的沉冤。此诗将这三者结合起来,使公义私情,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从而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刘蕡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考试,在策文中痛斥宦官专权,引起强烈反响。考官慑于宦官威势,不敢录取。后来令狐楚、牛僧孺均曾表蕡幕府,授秘书郎,以师礼待之。而宦官深恨蕡,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卒。对刘蕡贬谪而冤死,李商隐是极为悲痛的。刘蕡死讯传来,李商隐在长安写下此诗表示哀悼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猜你喜欢

积雨晦皋圃,门前烟水平。蘋蘅增遥吹,枕席分馀清。

村旆诧酒美,赊来满鋞程。未必减宣子,何羡谢公荣。

借宅去人远,败墙连古城。愁鸱占枯枿,野鼠趋前楹。

昨日云破损,晚林先觉晴。幽篁倚微照,碧粉含疏茎。

蠹简有遗字,gs琴无泛声。蚕寒茧尚薄,燕喜雏新成。

览物正摇思,得君初夏行。诚明复散诞,化匠安能争。

海浪刷三岛,天风吹六英。洪崖领玉节,坐使虚音生。

吾祖傲洛客,因言几为伧。末裔实渔者,敢怀干墨卿。

唯思钓璜老,遂得持竿情。何须乞鹅炙,岂在斟羊羹。

畦蔬与瓮醁,便可相携迎。蟠木几甚曲,笋皮冠且轻。

闲心放羁靮,醉脚从欹倾。一径有馀远,一窗有馀明。

秦皇苦不达,天下何足并。

下濑惊船驶,挥尘恐尊空。谁吹尺八寥亮,嚼徵更含宫。坐爱金波潋滟,影落蒲萄涨绿,夜漏尽移铜。回棹携红袖,一水带香浓。
坐中客,驰隽辨,语无同。青鞋黄帽,此乐谁肯换千钟。岩壑从来无主,风月故应长在,赏不待先容。羽化寻烟客,家有左仙翁。
经论功馀更业诗,又于难里纵天机。吴朝客见投文去,
楚国僧迎著紫归。已得声名先振俗,不妨风雪更探微。
金陵高忆恩门在,终挂云帆重一飞。
江声砧杵入层楼,预作人閒八月秋。
虹外挂无穷远思,雁声鸣挂断新愁。
汉淮赤地挂知里,巴蜀青天更上头。
蹇我康时分无策,只祈一饱暂销忧。

彩毫和露写清秋,亲见江南顾虎头。憔悴忽惊多病质,贤豪今负壮年游。

眼前庶事谁工拙,梦里浮生有去留。万里滇池三载别,重来还识故吾不。

山曲水曲处,其间皆美田。
夫君别桑梓,此地卜林泉。
壮岁可立事,明时方尚贤。
何当再就诏,便忍说终焉。

秋城佳节共登台,楼阁萧森万壑哀。野岸帆樯天际迥,夕阳烟树楚江来。

凭高不落青山樯,览胜遥怜紫菊杯。笑倚天涯岁已暮,陆沈人事不须催。

佳树列门前,栽培自昔年。旧根龙偃仰,老干鹤蹁跹。

影碍半天日,翠分十亩烟。季孙宫里赋,应可续韩宣。

十年裘马客长安,杖荣从军戍贺兰。桓典霜威开幕府,陈琳檄草据征鞍。

铙歌出塞边沙白,烽火登城汉帜丹。谁道护羌诸校在,功成今日属儒冠。

乍暖还寒觉昼长,才叠棉装,又整罗裳。天公节序也匆忙,寒是重阳,暖是端阳。

小小疏篱短短墙,一曲幽房,几曲回廊。春游排日费思量,晴后花香,雨后花香。

青松百千尺,亭亭蔽浮云。下有蝼蚁穴,上有乌鹊群。

兔丝附其枝,茯苓荫其根。盘踞托厚地,实维造化神。

玄冬霜霰繁,积雪埋昆崙。万卉皆冻死,此物独孤存。

我将比蟠木,坐阅三千春。

旋捣金虀捣玉葱,半盂膏酒洗冬烘。
吴中风物今犹尔,说与厨人宁舍熊。

一笑匆匆竟束装,飘然闽海控飞航。水从螺女江边静,月到龙王社里凉。

榕叶黑连秋夜雨,橘林黄带晓天霜。衣间浣尽缁尘色,何似低迷在故乡。

肃皇曾赫怒,授戟爪牙臣。筹策无衡敌,艰危不顾身。

饮流收众捷,行间散多狺。借问今戎吏,谁堪与等伦。

江上芙蓉手自栽,而今又剩一枝开。君如欲访江边景,红蓼洲前放棹来。

旋经义兴境,顿棹石兰渚。
震泽为何在,今惟太湖浦。
圆经萦五百,盼目盼无睹。
高天淼著岸。长津杂如缕。
窈窕寻湾碕,迢递望峦屿。
惊飙扬飞湍,浮霄漾悬岨。
轻禽翔云汉,游鳞憩中浒。
暗霭天时阴,嶢岧舟航舞。
冯河安可狥,静观戒行旅。

苏轼牛僧孺,命皆磨蝎阨。右军序兰亭,选楼轶其迹。

光阴过客过,我今年半百。非知伯玉非,枉寻而直尺。

海外作豪游,举家同泛宅。长守太常斋,骨相管城瘠。

癸尊一例倾,丑阴自古积。吉利书王正,院宇春风窄。

老母倚闾望,负米非良策。合唱大刀环,欢承菽水适。

晓起一开镜,梅花影镜傍。
转镜失花处,方知不是妆。

风帆一片傍山行,滚滚长江泻不平。传玉蛟龙莫作怪,老夫惯听怒涛声。

忽忆山中人白头,岁阑来看雪初收。诗篇见赏皆高兴,谢客相随匪俗流。

漫有嵓云供夜卧,况无土食备晨羞。爱君吟咏殊堪听,金玉声音胜楚囚。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