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片借道别叙说人间的聚散离合,表明惜别之情。开篇道明送别之意,已经说好就将归去,以为迎来送往,是一件令人感伤的事。人的一生竟然就那么短促,几番离合,便到了迟暮之年。一生中最让人津津乐道是,西窗下翦烛夜话,在一起追忆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而这种相聚,却只是暂时的。滚滚长江,萧萧落木。转眼间,大雁哀鸣,遥天飞去,又是一个送别的季节。黄叶下,秋天已是这么深沉、这么厚重。
下片就对方的遭遇,表达观感,写慰藉之意。对秋景的描写,并用“白雁哀鸣去”隐射行人,更加深加浓了惜别恋友的深情。过片一句转入对西溟身世的怅惋和同情。故下片一面抒写痛惜西溟之“落魄”、“未遇”,一而又诚挚地劝慰他家中“有解忆”之儿女,可享天伦,这总比淹留冷烟寒月的寺庙要好,而且“信古来、才命真相负”,更以达观的人生态度相慰。结句则是再表惜别之意。此中借典形容,层层转进,真纯深挚的情意确是感人。
大体上看,上片、下片,泛写与专指,在材料分配上,显得很分明,但其组合也相当严谨。这就是一个“归”字的贯穿。这一个“归”字,在换头位置,承上启下。既是上片所说离合的一个因素,又是下片所说愁绪的中介。由于“归”,故有聚散;由于“归”,故有烦恼。其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也就集中体现在与相言别的人物身上。所谓以文为词,当中意脉仍十分清晰。
过去光阴箭离弦,河清易俟鬓难玄。
再加孔子从心岁,三倍周郎破贼年。
耄齿阻陪孔杖列,瞽言曾献兽樽前。
磻溪淇澳吾何敢,且学香山也自贤。
败絮萧然拥病身,久疎朝谒作闲人。
公卿各趁黄麾仗,宾客谁看乌角巾。
菱照无情难讳老,杏梢作意已撩春。
卧闻儿女夸翁健,诗句年光一样新。
翩翩翻翻笮受风,行人疾走缘虚空。回观目眩浪花上,小跌身裹蛟涎中。
汗沾两握色如菜,数乘此险私自怪。九折元非叱驭行,千金空犯垂堂戒。
此身老大足悲伤,岁岁天涯忆故乡。安得画船明月夜,满川歌吹入盘阊。
君不见扶桑之下一杯水,一峰突出三千里。其北有济西有濮,当代词坛宗二李。
济南修文地府深,濮阳垂老卧空林。同时已抱千秋恨,异调俱称大雅音。
江淮当日嗟流落,尚玺先朝官不薄。双袖天风逐鸟还,一竿秋水知鱼乐。
至人遗形在杜机,如翁达生识者稀。不从北阙怀簪绂,不向西山采蕨薇。
安期大药欺人久,石家金谷谁能守。有田但种东陵瓜,有钱但买宜城酒。
只今号作北山人,素发丹颜八十春。蹑屐当閒青玉杖,呼卢时侧紫纶巾。
半酣击缶耳稍热,笑拥如花歌未歇。洛阳七贵眼中尘,长安五陵原上月。
天道有盈日有虚,得名得寿福已馀。璇闺况继中郎业,金匮还传太史书。
中郎太史亦尔尔,君家柱下差足拟。请为小著五千文,藏在白云封中石闾底。
潞郡古黎国,历韩分晋阳。右顾带河汾,左揖耸太行。
高阜俯四下,风气殊劲刚。道路阅修阻,山岳互低昂。
州治列方中,有亭跨崇冈。翚飞炫华构,迢递瞰大荒。
犹如沧海珠,群龙护其傍。云烟恣吞吐,岩谷发幽光。
城堞峨前陈,冠盖来相望。匪唯壮游观,庶保斯民康。
孰奏南薰琴,于彼君子堂。春风偃露草,夜月照屋梁。
持节眺所临,酷暑生清凉。俯仰陈迹异,对景多慨慷。
携僧缓步听溪声,课仆疏筠出翠屏。泉石膏肓吾自许,馀生应不愧山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