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见到檀道济故垒,回想檀道济被枉杀一事,顿生感慨,故首两句即以“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伤之,对檀道济的无罪被杀这一深悲极痛之事一掬同情之泪。然虽伤之,亦含赞颂景仰檀道济之意,此从将檀道济比喻为巍巍万里长城可见。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发其沉痛情感。次句“荒营野草秋”,以眼前荒凉萧条之景寄托其悲凉沉痛之思。由于诗人心头别有一层现实的凄楚哀感在,因此一登旧垒,便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数百年前遭冤被害者的愤怒的抗议声立即在耳际回响。这种历史与现实在心头的交感共鸣,不是说明诗人的历史意识特别强烈,而是说明诗人需要借助历史来抨击现实,抒发积愤,悼念友人。诗人的友人王叔文是中唐的政治家。在唐顺宗支持下,他主持永贞革新,兴利除弊,曾使“人情大悦”。后来不幸被宪宗“赐死”。诗人认为这也是自坏长城。三,四两句化用民谣入诗。据作者自注: “史云:当时人歌曰‘可怜《白符鸠》,枉杀檀江州。‘”檀道济的被杀,尽管宋文帝给他罗列了一大堆罪状,但历史是公正的,人民的同情在遭冤者一边。这首民谣就是最好的证明。
全诗的言外之意是说,对于王叔文的无罪被“枉杀”,历史也会作出公正的判别,人民的同情也在王叔文一边。借古人的酒杯,浇心中的块垒,而又妙在不肯说破,遂使全诗意蕴深厚,寄慨无穷。
自从嫁与君,不省一日乐。遣妾作歌舞,好时还道恶。
不是妾无堪,君家妇难作。下堂辞君去,去后君莫错。
渊明避世士,酷爱九日名。独酌东篱下,悠然得此生。
我辈正羁旅,佳节安可醒。相携陟翠巘,置酒松间亭。
菊蕊弄新黄,橘苞破微馨。鬓边插茱萸,未觉巾帻倾。
云山蔼佳色,风林动疏声。慷慨念平昔,醉舞属群英。
国步方缀旒,衣冠正漂萍。山河举目异,望远若为情。
方期汗漫游,天池濯吾缨。何必楚囚泣,牛山良可轻。
所事俱停妥。挂帆天、澄江如镜,好风移舵。略现乌纱红袖影,才异鸱夷一舸。
有篷底、比肩忍坐。笑对明妆理琴瑟,画秋山、两笔青斜亸。
小姑髻、并倭堕。
心情比较来时可。到慈闱文宛一对,金萱一朵。却趁春来郎及第,镜里芙蓉阿傩。
要一品、朱衣双裹,只合移家红软住,待贤妻、问漏卿卿我。
曳鱼佩、向青琐。
荣华众所慕,志得虞咎愆。贱贫可无忧,复为饥冻缠。
有能外两途,逍遥循自然。苟不悟斯道,中心何由宣。
曰予素寡昧,未达性命原。励玆不息操,夙夜靡遑安。
奋庸有伊周,处约有骞渊。敬承圣哲训,庶慰迟暮年。
家本蓬莱海中住,日出咸池见乡树。劫灰飞到仙山来,身骑白鼋且西渡。
一枝借住刺桐城,书剑常为闽峤行。射乌山头吊霸主,狂歌醉舞不胜情。
天公为余添眼福,风送征帆来沪渎。吴姬一笑终年留,用尽金钱欢未足。
到处流连似贾、胡,不知客路有穷途。只今已发归欤叹,犹载琴樽泛五湖。
故人梁鸿苦相忆,昨驰尺素问消息。缄情遥寄一诗筒,夜梦逢君龙伯国。
少年慕豪侠,意气凌高空。生长五都市,结交六郡雄。
千金买紫燕,万户买吴鸿。探丸渭城北,挟弹霸陵东。
杯酒笑相许,忼慨气填胸。耻为小夫态,长慕国士风。
连营过细柳,逐寇出回中。左击呼韩遁,右战谷蠡穷。
尘起塞云黑,日落秋原红。韬戈报明主,长揖不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