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小事,自然界景物,到了杨万里的笔下,总是充满无穷的情趣。杨万里生平游迹很广,他的诗中,写山水的很多;他又特别喜欢雨景,所以写雨的也不少。这些诗,每一篇有每一篇的特点,令人百读不厌。这首绝句写小雨。雨本是没有情的东西,杨万里偏要赋予它与人相同的感情,于是使诗充满了新鲜感。
诗前两句刻画小雨,说丝丝细雨,稀稀拉拉地下着,既下不大,又不肯停下。首句以两组叠字状出小雨的情况,非常传神,与他的《雨作抵暮复晴》中“细雨如尘复如烟”句一样,描绘得很细,但有程度上的不同,这里写的是小雨,不是毛毛雨,所以不如尘似烟,而是“细细”与“疏疏”。第二句从雨量上写,不能多又不肯无,那便是小雨。
即使是小雨,下久了,在屋上、树丛中也都渐渐地凝聚成水珠,滴落下来。三、四句便写这一情况。杨万里在《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中也曾描写过这样的雨景,诗说:“雨入秋空细复轻,松梢积得太多生。忽然落点拳来大,偏作行人滴伞声。”对雨水滴下采用自然的描写手法。这首《小雨》诗,换用拟人手法,说自己生平喜欢看山,这雨似乎对自己妒忌,有意从屋檐上滴下,组成一张珍珠般的帘子,把那千峰给遮挡。“珠帘”二字很确切,因为雨不大,尚是一点点下滴,如成串的珍珠;如果是大雨,流下的就是水线、水柱,而雨本身就成了帘子了。说雨妒,诗人是在调侃,但这一调侃非常有意思。因了雨的妒,挂上了珠帘,却使原本的景色似乎更加优美。因为是稀疏的珠帘,隔着它去眺望远处的山峰,增加了迷濛,比直接看山更富有诗情画意。清代蒋士铨《题王石谷画册》中有“不写晴山写雨山,似呵明镜照烟鬟”句,说出了雨中青山的韵味。杨万里眼前的山,正带有这样的韵味,也正是杨万里追求的意境,他在《秋雨叹》中也这样写道:“横看东山三十里,真珠帘外翠屏风。”对隔着窗前珍珠般的雨帘眺望婀娜的青山,充满了喜悦。
诗仿佛不经思考,脱口而出,正如他在《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诗所说,“老夫不是寻诗句,诗句自来寻老夫”。语言明快而诗意曲折,正是杨万里小诗的特点。
断送一春芳思,小庭寂寂,独自飞来。未到秋残,湘帘且与徘徊。
听流莺、怕窥绿树;闻啼鸟、愁见青梅。黯楼台。一池芳草,满院苍苔。
安排。午晴晒粉,翠迷杨柳,红讶玫瑰。莫遇庄生,枕中幽梦费疑猜。
舞衣翻、应游上苑;仙风送、可引蓬莱。绕闲阶。滕王图画,相映空斋。
罗浮映挂綵,富览游兹亭。地非南海峤,山结北斗城。
双鳌插奔澜,万峰若屯营。往复信潮汐,日夜归沧溟。
沙涨陵谷移,水落洲渚横。谢客纾目力,郭公参地形。
夫君有心哉,象纬罗中扃。
金石交,金不可折,石不可磨。泉南二子重义如山河,金石虽坚无以过。
泉南之山若砺而嵯峨,泉南之水若带而委蛇。念昔髫鬌,约为兄弟,信誓旦旦,生死靡有他。
义士各有母,二母相好,母视其子,子视其母,恩义弗少差。
岁时具酒食,更相为寿乐且和。一出一或处,或同凌风之舸,万里行鳄波。
南贾真蜡与阇婆,东极三韩及暹罗。归来分金弗私有,况彼义让情尤多。
呜呼一斗粟,一尺布,淮南至今民尚哦。呜呼时之人,兄弟相虐朋友为雠奈尔何!
金石之交古来有,二子之义义甚都。可以敦薄俗,激贪夫。
鹡鸰为尔咏,伐木为尔歌,泉南移家来此娄之阿。
比邻相接,辅车相依,二母发已皤。石可泐,金可磨,人心天理无时无。
猗嗟二子之义,可以为世模。岂无好事绘缣素,写作孙陈交际图。
黯黯度寒云,皎皎淡明月。贞心无改移,明月有圆缺。
碧流如带隔红尘,画舫兰桡荡绿蘋。未便一竿江海去,波分太液足垂纶。
岭背斜阳似断虹,高楼远望路无穷。回头七十年间事,尽入孤鸿出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