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人。相传伯玉出使蜀地,久而不归,其妻居长安思念之深,乃作诗书于盘中,屈曲成文,故称盘中诗。
(243—291)西晋谯国谯人,字孝若。幼有盛才,文章宏富。美容貌,少与潘岳友善,时称连璧。为太尉掾。武帝泰始中,举贤良,对策中第,拜郎中。后补太子舍人,转尚书郎,出为野王令。惠帝立,以为散骑常侍。性豪侈,将死,遗命薄敛。曾著《魏书》,见陈寿《三国志》,便坏己书而罢。今存《夏侯常侍集》。
桓温(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终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桓温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锡,但因谢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实现。死后谥号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为“宣武皇帝”。
张肃
张肃,字君矫,张松的兄长,蜀郡乃至益州世家大族,益州别驾从事,刘璋的部下。长得很伟岸,气度威严。曾奉命出使结交曹操,被辟为丞相府椽,拜广汉太守。后来,他发现弟弟张松密谋卖主,联络刘备,害怕牵连自己,于是告发,张松因此被杀。刘备入蜀后曾效命于帐下,后弃用。
曹摅(?—308年),字颜远,曹魏大司马曹休曾孙,卫将军曹肇之孙,谯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人,西晋官员、文学家,官至襄城太守、征南司马。曹摅善治地方,爱民如子,担任临淄令期间更被称为“圣君”。其生平见载于《晋书·良吏传》中,张隐《文士传》中亦简载其生平。
名一作棻。西晋齐国临淄人,字兰芝。左思妹。少善缀文,名亚于思。为晋武帝贵嫔。姿陋无宠,以才德见礼。有词藻,为帝所重,每有方物异宝,必使为赋颂。有答兄思诗、书及杂赋颂数十篇。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称支公,也称林公,别称支硎,本姓关。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或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高僧、佛学家、文学家。他初隐余杭山,25岁出家,曾居支硎山,后于剡县(今浙江省嵊县)沃洲小岭立寺行道,僧众百余。晋哀帝时应诏进京,居东安寺讲道,三年后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诗文传世。据文献记载,《神骏图》画的是支遁爱马的故事。 
许衡
(1209—1281)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性嗜学。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又定朝仪、官制。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以疾归。卒谥文正。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
云鹏,字飞卿,汝海人。李内翰献能钦叔工篇翰,而云鹏从之游。初得「树古叶黄早,僧閒头白迟」之句,大为献能所推谢。从是游道日广,而学亦大进。客居东平将二十年,每有所作,必寄示遗山元好问裕之,以为知己。有《诗述》二十首,号《陶然集》。所赋《青梅》、《瑞莲》、《瓶声》、《雪意》,或多至十馀首。裕之序其诗,万虑洗然,深入空寂。荡元气于笔端,寄妙理于言外。贞祐南渡后,诗学为盛。洛西辛敬之、淄川杨叔能、太原李长源、龙坊雷伯威、北平王子正之等,不啻十数人,称号专门。就诸人中,其死生于诗者,汝海杨飞卿一人而已。
溥字大之,一字大充,号虎怕道人,淳安人。领至治三年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转龙兴路学教授。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